湖南蓝山:从一支粉笔到多媒体教学
发布时间:2024-03-31 07:32:46

  电竞竞猜官网央广网永州3月31日消息(记者杨清)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到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教学;从简陋的平房、泥土操场到高标准教学楼、塑胶操场;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优质均衡发展……每一项变化都是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奋力打造“品质教育”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蓝山县锚定最好、对标最优,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持续增加教育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扎实抓好“双减”政策落实,全力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湖南蓝山:从一支粉笔到多媒体教学(图1)

  坚持教育优先,答好“扩容提质卷”。走进蓝山县第二中学新校区,恢宏大气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高标准塑胶操场……让人眼前一亮。2023年9月,3900余名师生怀揣憧憬和喜悦,搬迁入住新校区,开启新征程。

  该新校区项目是承载43万蓝山人民梦想与期待的重大教育民生项目,二期项目于2022年7月破土动工,2023年9月投入使用,总投资5亿元,总占地面积240亩,总建筑面积11.6万多平方米,可容纳100个教学班、5000个学位。

  该校负责人李冠华介绍,蓝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在县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高标准规划建设蓝山县二中新校区,同时,建立了“县级领导包抓+工作专班”项目推进体系,广大党员干部同400多名建设者抢工期、抓进度、保质量,项目2个月完成前期工作、8个月完成主体工程、11个月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如期兑现了蓝山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刚上任时向全县人民作出蓝山二中新校区“2023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的最美承诺。

  “新校区建设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内部环境打造,都看得出蓝山县委、县政府在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孩子能在这么好的学校生活学习,我们家长很放心也很满意。”学生家长江英开心地说道。

  “新校区的投入使用,无论是教学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今后我将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为普高教育贡献更大的力量。”该校教师陶先国说。

  蓝山县二中新校区建设是县委、县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手笔投入、高质量打造“品质教育”的生动诠释。今年以来,全县已累计投入教育项目资金1.2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6所,新增各类学位450个。

  筑牢公平基石,答好“优质教育均衡卷”。3月27日,在蓝山县楠市镇中心小学,一阵充满活力的课堂声传入耳朵,蓝山县第一完全小学骨干教师梁爽正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及有趣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作为一名乡镇教师,我的教学经验有很多不足,通过‘教师结对帮扶’,我与县一完小优秀教师梁爽师徒结对,学习和借鉴师父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师父还通过网络实时通话帮我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困惑,近两年,我的教学经验突飞猛进,教学质量和效果也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楠市镇中心小学刘俊航说。

湖南蓝山:从一支粉笔到多媒体教学(图2)

  蓝山县第一完全小优秀教师为楠市镇中心小学学生授课(央广网发 刘文斌 摄)

  县教育局基教股邓李娟介绍,“为确保帮扶质量,我们会通过不定期督导和各阶段考试成绩质量分析,有针对性地组建帮扶团队,制定个性化帮扶科目‘菜单’,有效提升了师徒结对帮扶质效,着力实现了资源输出最优化、教育帮扶精准化。”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蓝山县制定出台《蓝山县优化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布局工作实施方案》,通过组建城乡教育帮扶共同体,建立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农村薄弱学校、村片小机制,着力破解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学校“弱”的难题,让乡村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城区学校同等优质教育资源。与此同时,2024年将按照稳步有序原则,在县教育局指导和协调下,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在适当时机组建各层面教育集团,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

  据了解,该县自2019年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以来,已从初期4所学校结对帮扶发展到本学期的37所学校结对帮扶,从一对一结对发展到一对多结对、从单一结对发展到城乡一体化教研结对,全县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做好“加减法”,答好“双减政策卷”。“老师!快尝一下我做的油茶糍粑。”“他们包的彩色饺子,真好看!”……在楠市中心小学的厨艺室内,10余名学生们换上厨师服,利用劳动课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切菜、和面、包饺子、炸粑粑,忙得不亦乐乎。

  该校老师盘晓红介绍,2013年,学校正式开设厨艺课,2018年,县委、县政府拨付专项资金,为学校建设了卫生、环保、安全的新厨艺室,此后每年还投入8万元支持楠市中小开展劳动教育课,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为20多个班级设计了不同难度的课程,并聘请厨艺精湛的“大爱家长”志愿者,在课前帮忙采购好食材,课上指导孩子们洗菜、切菜、炒菜。除了厨艺课,该小学还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体验活动。如:到茶园基地拔草、浇水;到葛根基地种植、收挖;到三叶木通园里浇果、施肥;到蜜橘种植基地采摘蜜橘等,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成长。

  今年以来,蓝山县教育局创新工作举措,将劳动教育、特色文化教育、科技创新教育融入“双减”政策中,鼓励县内各学校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当地劳动教育资源,将果园、农场作为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学生在大自然“活教材”中,学习劳动技能,享受田园之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特色文化课程,聘请老中医、武术教练、书画家、民族文化传人、民间艺人等来校担任特色课程导师;近三年,蓝山县投入4000余万元装备“班班通”、计算机和精品录播教室,实现“班班通”、计算机教室全覆盖,全县43所中小学依托“少年硅谷创客教室”、创客室、操作室,成立创意工坊和机器人编程兴趣小组,组织开展木工、3D打印、机器人编程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木工机床的使用方法和简单的计算机编程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对科学探索精神。

  做好“保学题”,答好“助学卷”。蓝山县湘源学校的小陈同学,由于家庭变故,一家人仅靠社会救济生活,学校了解情况后,将学生情况上报县学生资助服务中心。学生资助服务中心核实情况后将其列入重点资助对象,除让她享受国家资助外,鉴于其特殊情况还专门为她安排了3000元爱心资助款用于改善她的生活条件,并帮她减免了伙食费、校车费、课后服务费等。

  “现在国家的资助政策真是越来越好,帮扶力度很大,我们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不用再为孩子的学费、生活费等问题发愁,孩子学习劲头也是越来越足。”该学生家长张女士说道。

  “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2023年全县资助困难学生29294人(次),共2449.28万元。其中:学前教育入园补助1804人90.2万元;义务教育困难生补助11067人406.71万元;高中教育助学金1742人193.7万元;中职教育助学金1598人159.8万元;减免普高原建档立卡等“四类”困难学生学杂费952人85.84万元,减免教科书费、教辅材料费57.31万元;减免中职学生学费12131人1455.72万元。“滋蕙计划”资助困难大学生路费144人8.05万元,“助力圆梦”资助困难大学生60人11.1万元。做到应助尽助、精准资助,实现资助全覆盖。

  强师提质,答好“师资质量卷”。“作为一名基层教师,以前申报省级课题,连想都不敢想。”如今,这在蓝山县第一完全小学骨干教师曾剑身上成为现实。这位有着26年教龄的骨干教师说道,“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变化,得益于蓝山县名师工作室‘传帮带’作用,我们依托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借力名师优质资源,探索出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学科的高效教学方法和特色教学新路径。同时,还邀请名师工作室对教师习作教学大比武进行现场指导点评,使参赛教师在教学大比武中找短板,在名师指导下促提升。”

  截至目前,该校有市级学科带头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学科带头人2人,县级骨干教师16人。值得一提的是:1至6年级备课组长均是市、县、校骨干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多次获奖。该校先后荣获“湖南省教师培训基地”“永州市首批中小学学科基地校”“蓝山县国培基地校”“蓝山县校本培训优秀学校”。

  如何做好强师提质大文章?蓝山县教学研究室主任曾生明介绍,县教学研究室聚焦教师队伍“强”起来,教学质量“跑”起来,通过创新教研模式、拓宽城乡教研路、推进学科名师工作室建设等举措,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优质均衡,推动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成立名师工作室19个;送教50余次,辐射带动3000余名教师学习交流;累计结题35个县级以上课题,并新立项9个市级以上课题;累计获评市级以上名师队伍35人。

  2021年蓝山县制定《蓝山县教育强县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坚持资源向教育倾斜、力量向教育集中、投入向教育聚焦。目前,全县三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3.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3.9%;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三年累计投入资金7.8亿元,实施重大教育民生工程14项,维修改造项目30余项;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100%覆盖,整体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件件教育惠民实事、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是近年该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如今,蓝山教育呈现出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内蕴巨大活力,外显独特亮色,全县教育整体水平正朝着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阔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