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3-10-11 09:45:20

  电竞竞猜官网平台电竞竞猜官网平台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教育教学培训心得体会(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教育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图1)

  近日,参加了《小学特殊学生教育教学研讨培训会》,听取了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开展随班就读工作专题讲座,参加《小学特殊学生教育教学研讨培训会》。我深深的感到,随班就读工作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也是一件不容易做好的事。

  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有形式,如果残疾儿童不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不能称之为随班就读。但是,如果残疾儿童虽然在普通教育机构里,却没有得到他们需要的特殊教育,也只能是看作肢体性随班或社会性随班。

  对随班就读的学生(简称随读生)除了按普通教育的一些要求教育外,还要针对随读生的特殊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努力使他们和其他正常学生一样,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开发,为他们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坚实基础。当然,这对我们老师有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老师有高度的责任感,对随班就读的学生有强烈的同情心和深厚的师爱。

  同时还要特殊教育理论有所了解。了解特殊学生身心特点和特殊教育发展的规律。掌握基本的原则和方法。要注意随班就读的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差异。兼顾有度。课堂教学中以集体教学为主,要做好课前和课后的辅导工作。耐心地做家长工作,指导家长主动科学配合学校教育方式方法。

  在工作当中,我深切感受到推动随班就读工作的艰难,随班就读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教师在掌握特殊教育的教育原则与方法的同时,更要掌握好和学生、和家长等人的沟通技巧。学会在平凡但不简单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第一线的教师,做好随班就读工作,我觉得应该做到几个学会:学会欣赏——欣赏孩子的进步和些微成功。好的孩子都是靠表扬出来的。随班就读的孩子也同样。他们的内心同样渴望着成功。只要老师表扬得当,他们自然会感受到成功的精彩。学会融合——让他们和普通学生一起融合。融合教育,是大势所趋。

  随班就读学生通过沟通,会逐渐摆脱内心的交流恐惧,学会在集体和社会中健康成长。学会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无处不在的爱。走进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解决存在于自己内心的身心问题,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是一个随班就读工作老师应该做到的。同时,还应该和该学生的任课老师沟通,提高普通教师对学生的思想上、行动上的认识。只要各方面都能够真正做到把随班就读工作当作一项牵涉到学生的家庭以及个人幸福、社会的整体平衡发展的高度来看待的话,我相信:随班就读工作一定能够顺利推进的!

  今天,我校老师进行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培训,孙主任的理论讲解和一些老师的发言都让我获益匪浅。其中有几点感触颇深:

  首先,熟悉课标熟悉教材。课程标准是教学工作的指引棒,明确规定了学生学习的内容、目标、方法和评价等等方面。只有认真研读了课程标准,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走的方向正确。同时,也要熟悉教材。只有把所教内容烂熟于心,知晓所教知识点,以及明了知识网络,才能做到信手拈来,才能更好的教授学生。崔玉梅老师说的很具体,如果老师没有熟悉教材,他在上课的时候一边讲课,一边看课本,哪还有时间精力顾忌学生呢?所以,只有把教材熟悉了,才能更好的掌控课堂,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反馈上面。

  其次,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孙主任提到作业的布置要以纸笔形式为主的同时,还要加一些新的形式,比如: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和小组合作作业等。这些作业形式避免了枯燥的重复性抄写,代替以实际应用为主的作业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真正的把所学内容根植于自己的脑海中。苏霍姆林斯基就提倡要让学生通过思考再去记忆,没有经过自己大脑思考的知识点,是不会真正被学生所记住的。这也让我想到要增加课堂上英语口语的运用,要让课堂上充满英语的氛围。这样,学生就处于一个真实的英语氛围中,对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

  再次,丰富自身素养。在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时,我们老师也要参与其中,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到,又如何要求别人呢?最主要的是,作为一名老师,个人的素养和气质最重要,要让自身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知识的灵性的,这样的学生才是能被点拨的。作为一名英语老师,英语的专业素养保证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阅读范围。因为师者,要传道、授业、解惑。要回答学生很多关于人生和生活的问题。自身所掌握的要比课堂上教的多出一百倍。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识到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和神圣的历史使命,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师德素质。有了一些体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渊博的知识。我们有些学科老师自身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得不够,不善于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善于补充教材之外的知识。常言道“给人一碗水,自己应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显而易见。教师要想拥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就不能满足于已有的学历和已掌握的知识,不仅要注重积累,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为适应全面育人和教育职能多样化的需要,教师应摆脱只能教一门学科的局面,应既能教必修课,也能教选修课、活动课,由单一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我们提倡教师不仅能在本专业领域中贡献突出,更要多才多艺。这样,当我们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

  2、转变教育理念,从以往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首先就是要学会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其次是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我们不能 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我们也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的很脆弱或是很随便,如果老师做的还不如学生,就会对老师不信任,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伟大而高尚的,他们甚至认为老师就应该是完人,圣人,没有缺点,从不犯错误……

  3、以身示范,以情感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求学生不能怎样,自己就先要做到。教育过程中,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以情感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不再犯。这一过程需一定的方法,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尚未摸索到较好的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积累经验,并积极听组内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通过潘正琴等几位老师的授课,我认识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了解到“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等。作为教师,我们的专业发展曲折而漫长,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面对挫折困难,我们必须要树立自主发展意识。我们是专业发展的主人,成长永远是我们自己的事,我们不该怨天尤人、推诿扯皮,自己的成败得失、喜怒哀乐都应该由自己去担当。

  唐涿权、刘秋艳、李树芬等老师给我们传授了师德修养的存在问题及对策;教师职业道德的心理健康;师生交往中的师德等,使我更深地理解到师德修养的内在含意。唐涿权老师在谈到“爱生奉献”时,我才真正认识到“爱生奉献”是师德之魂,是师德的永恒主题。爱生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前提,只有爱自己的学生,才会乐意的去奉献。爱是一种为之付出百备感欣慰的幸福体验。

  培训结束了,我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把这份珍贵的经历铭记在心,开始我教学生涯新的征程,我会努力把学到的理念、方法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不辜负领导、老师们的希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给大家。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认真负责,无怨无悔,踏实务实;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够坐的住的人。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要善于从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实可行的计划,立足实际,向着眼前的目标奋进。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国学,让我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对待有困难的人,应该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待犯了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教育孩子方面,从小要教育孩子讲礼貌,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有孝心,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学是中国人的国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继续学习国学,让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轻松而洒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学习国学开始,接续国学薪火,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孩子。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

  刚接触新学生他们纯真的笑容感染了我,因此对于一些童趣十足、无伤大雅的举动我总是宽容对待,欣赏他们的可爱之处,保护他们珍贵的自尊心。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严厉批评时,我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真挚的情感是“施爱”的前提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教师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打开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走上一条充满自信,充满欢乐的人生大道,这比什么都重要。

  优秀的教师给学生以长辈式的关怀和爱护,从不以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施爱”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对学生持尊重的态度。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有礼貌地对待学生。严厉的责备和不适当的批评都会招来失败,甚至导致师生的对立。因为他们的自尊心强,对他们的最好的教育方法是:避开严励的直接批评,尽量和风细雨,说服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情况要深入了解,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要细致观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更好地接触到学生情感的点子上,这种接触点就好像是心窍,是个突破口,它往往是教师传授爱的门路。老师用心去多方面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然后适时地进行鼓励,这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毕竟,一个人人品好,诚实,最可贵。

  教师生活在学生中间,深知学生需要教师的关怀与爱护。而喜欢得到这种师爱的并非是一个或几个学生,而是所教的全部学生。但教师只有一个,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这就必须调动集体的力量,通过集体的关心使学生感到温暖,相互影响、帮助、扩大和深化师爱的作用。 教师的爱不是偏爱,要无选择地、公正地、无例外地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对优秀学生偏爱,对后进生另眼相待。教师对优秀生要严格要求,对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微笑着面对学生,学生会把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我们的工作也一定会开展得生动活泼,卓有成效。爱,是启动教师自身内部力量和智慧的能源;爱,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道路;爱,是创设优化的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瑰宝。对学生热爱、理解、尊重、关注他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师的爱通向学生的心灵。

  最后,让我用魏书生老师的一段话作为总结吧: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教师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事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那段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