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竞猜官网官方电竞竞猜官网平台高校教学管理培训(精选5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20:03:51

  基于学校自身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资源,由学校发起、规划和实施的校本培训,能满足学校及教师的发展需要,提高学校每位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学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落实新课程改革,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佳途径。校本培训是全员性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主要形式和主要渠道。我院作为市(地)级教师培训机构,承担着金华地区各县(市)高中和市本级中小学近万名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指导中小学开展好校本培训工作也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义务。针对当前中小学校本培训的现状和发展现实,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个学校校本培训管理能否规范,校本培训活动开展是否扎实,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否有效提高,校本培训的预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除了与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对校本培训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外,还与学校校本培训的管理和实施者――校本培训管理员密切相关。

  校本培训管理员是在学校校长领导下,在校本培训上级主管部门、培训机构的指导下,负责其所在学校校本培训开展与实施的管理者,是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的沟通桥梁,代表学校行使校本培训的管理职能,是校本培训的“第二责任人”。明确职责是管理员开展校本培训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本要求,校本培训管理员职责主要有如下几条:

电竞竞猜官网官方电竞竞猜官网平台高校教学管理培训(精选5篇)

  1.认真做好校本培训的需求调查。校本培训的特点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其实质是通过培训解决学校、教师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校本培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实现校本培训的上述功能,其前提是对本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进行有效的调查分析,找准问题。一般可采用问卷调查、教师座谈会、教研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摸清了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及需求,找准了学校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及突破口,就为制订好针对性强的校本培训计划,实施有效的校本培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项工作主要由校本培训管理员在校长的领导和支持下负责完成。

  电竞竞猜官网

  2.认真制订好校本培训学年计划。校本培训计划是校本培训的“蓝图”,可分为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学年度)计划。校本培训的中长期规划一般应由校长亲自制订,可包含在学校中长期规划当中,主要对学校3-5年内的发展以及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总体的规划及要求。校本培训年度(学年度)计划则根据学校的中长期规划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情况,由校本培训管理员制订,一般以学年为周期,最后交校长审定后实施。校本培训学年计划内容包括校本培训的总体目标、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析、学年校本培训具体安排、制度及激励措施等。

  3.负责对校本培训的实施。校本培训学年度计划制订好后,校本培训管理员要按计划做好各项培训的落实和检查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督促相关部门做好校本培训的场地、人员、设备、发放资料等的准备工作,及时掌握校本培训实施的进度、内容。要主动积极参与学校校本培训活动,并尽可能多的全程参加(原则上要求每学年参加一半以上的培训活动),并指定人员如实记录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如培训要求、培训内容、参训人数、培训形式等。因为,校本培训管理员只有参与到校本培训活动中,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各项培训计划落实的情况,取得第一手的材料,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和改进培训的实施,从而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4.认真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校本培训从计划制订到工作落实,这个过程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并不一定能按照计划顺利实施,如有时外聘教师的上课时间有变动、学校培训场地可能有冲突、学校原来的校本培训时间安排与县(市)教研活动有冲突、学校的课题研究活动不能按计划完成等。面对校本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向校长反映,并与校本培训指导中心(业务主管部门)、学校相关部门进行协商与调整,及时解决各种问题,使校本培训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

  5.认真做好校本培训的档案整理工作。校本培训档案包括学校组织实施的校本培训过程档案和教师专业发展业务档案两部分,其中教师专业发展业务档案主要内容包括学年度教师成长手册、教育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分析、一学年中撰写和发表或获奖的论文、学年个人总结等内容。档案建设在校本培训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是管理部门对学校校本培训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建档的过程也是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梳理过程,通过对获得的资源进行整理、加工使知识进行重组、资源再开发,保证校本培训工作得以进一步完善。因此校本培训管理员必须抓好校本培训的考勤、记录、考核、书面总结等过程管理工作,全面、系统地做好校本培训各类档案的整理、归档和管理工作。

  6.做好每学年校本培训的总结和自评工作。我院作为校本培训业务主管部门每年组织相关人员成立考核评估组,依据学校自评和培训档案展示的结果,通过“听、看、查、谈、评”等措施,全面了解校本实施情况,作出考核评估意见,然后核定参训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分。因此,校本培训管理员需要在每学年工作结束前,将学校一学年来的校本培训实施状况做出自评,并写出工作总结报告,上报到业务主管部门。

  做好校本培训工作,既需要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校长的高度重视,也需要有良好的开展校本培训的条件;既需要上级主管部门(教育局、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支持,也需要有良好的制度、机制作为保障;既需要校本培训管理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管理实践能力,也需要有一支较稳定的校本培训管理员队伍。但是,考察近年来中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员队伍现状,发现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队伍不稳定。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校本培训管理员一般由负责教师业务提高的教导处或教科室负责,有的学校则由学校办公室负责。从近几年我们组织对辖区校本培训管理员进行培训的情况看,很多学校参加校本培训管理员培训的人员是不断变动的,这意味着负责校本培训的管理员队伍是不稳定的。而校本培训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时间跨度长、内容安排多、工作要求高,是一项比较复杂而十分重要的工作。由于校本培训管理员队伍不稳定,导致管理员职责不明确,培训工作不落实,校本培训的管理工作不熟悉,只能应付了事,使提高培训质量成了空头支票。

  2.认识不充分。从与管理员的接触、座谈中发现,许多校本培训管理员对校本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部分管理员认为,搞校本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拿到教师校本培训的学分,可以评职称,因此仅根据培训机构的要求做一些书面材料(甚至为应付检查而做一些虚假的材料)应付了事,而不是真正从学校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实际出发,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富有实效的校本培训工作。再加上校本培训管理员多由学校里的中层干部兼任,如教务主任、办公室主任或教科室主任,这些人同时大多也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本身已担负了繁重的行政管理和教学任务,接手校本培训管理工作后,往往分身乏术而感到力不从心。

  3.业务不熟悉。校本培训管理员是本校教师的教育者和研究者,应该是培训工作的内行,懂得校本培训工作应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应该能独立地制订培训方案,开发培训课程,组织培训活动,开展培训研究,反思培训中的各种现象;应该能主动探索培训的新经验、新思路,不断使培训工作走上新的台阶。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校本培训管理员对校本培训的内涵、特点、规律、内容、方法、要求等心中模糊不清,对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不甚了解。由于对校本培训的计划如何制订,培训实施要抓好哪些环节,校本培训的档案应如何建立等校本培训业务不熟悉,大大影响了校本培训的质量以及管理的规范性。

  4.落实不到位。校本培训管理员的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校本培训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快慢,关系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提高的高低。然而有不少学校校本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如培训计划上报不及时,内容不完整或过于简单,没有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分析;执行中打折扣,有的校本培训计划做得比较好,但执行马马虎虎或根本不执行,计划和执行成了“两张皮”;有的校本培训过程记录不健全,没有教师专业发展业务档案;有的校本培训的总结闭门造车,应付了事等。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校本培训管理员的工作得不到学校足够的重视,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激励措施是主要的原因。由于不少学校的领导对校本培训管理员工作的重要性及工作职责认识不充分,对负责这块工作的老师既没有独立核算其相应的工作量,也没有任何的津贴。再加上校本培训管理员的职责不明确,缺乏相关的任后管理、评价机制、奖惩和激励措施等,极大地制约管理员工作能力和积极性的发挥。

  要提高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就必须加强中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员队伍建设,促使他们认真履行管理职责,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水平。首先,学校校长必须十分重视校本培训工作,大力支持校本培训管理员大胆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主动送校本培训管理员参加各种培训,提高管理员开展校本培训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作为业务主管部门的教师进修学校,理应在管理员队伍建设上发挥管理和指导的职能,要联合各中小学校共同参与,上下联动,内外结合,全面推进校本培训管理员队伍的建设。我院作为金华市(地)级教师培训中心,近几年来积极探索加强中小学校校本培训管理的路子,并在加强校本培训管理员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以观念“导”。“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想提高校本培训管理员的工作效能,首先应该转变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校长的观念。有不少学校由于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使学校校本培训过程流于形式,校本培训管理员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起来。认识的偏差和观念的滞后是阻碍校本培训在学校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校本培训管理员工作积极性的最核心因素。为此,作为市(地)级教师培训机构,我院近几年来,首先组织了数次以校本培训研究为主题的校长培训或论坛,提高中小学校长对校本培训的认识,转变观念,调动各校校长领导、支持本校教师开展好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转变管理员的管理观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校本培训管理员存在畏难情绪,工作中缺乏激情和主动性,态度不积极,被动应付。为此,我院通过组织每年一次的校本培训管理员培训班,请市教育局的领导讲校本培训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向市教育局建议开展优秀校本培训管理员评比等,引导他们提高对校本培训管理员工作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

  以指导“引”。为了提升管理员的校本培训管理能力,将校本培训管理引导到规范化、科学化操作的轨道上来,我院加强了对校本培训管理员的工作指导。自2006年以来举办每年一次的校本培训管理员培训班。通过培训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校本培训管理员的管理素质:明确职责,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举办校本培训操作技能讲座,组织实地(校本培训优秀单位)参观考察,提供借鉴;进行怎样开展好校本培训的研讨;加强对校本培训的宏观管理,规范校本培训的基本要求及管理员的基本管理程序。实践证明,举办校本培训管理员培训是提高校本培训管理员的工作责任心、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以制度“束”。校本培训在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培训基本内容、教学计划、考核验收等方面都要有规范的要求,以避免“”和浮夸。为此电竞竞猜官网官方,金华市教育局于2004年5月出台了《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意见》(金市教职成高[2004]23号)文件,在政策上确立了校本培训工作在我市中小学工作中的地位。为了提高校本培训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我院根据市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又进一步细化了校本培训管理细则,出台了《金华市校本培训管理方案》,使校本培训管理员在实施和管理校本培训中有章可循,促使各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走向正常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也为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以评价“促”。本着通过评价激发管理员工作热情,增强管理员工作能力的原则,我院在《校本培训管理方案》出台后,在金华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又推出了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和优秀校本培训管理员评选活动,制订了操作性很强的评估标准和评选细则。一方面通过召开校本培训研讨会、表彰会等形式推动各校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另一方面通过考核和评选,发现、挖掘、树立典型和榜样,进而达到“先进促后进,先进更先进”的管理目标。

  以交流“带”。校本培训状况校际差异、城乡差异、区域差异明显。高度重视校本培训的学校已经形成了校本培训体系化管理,而不少薄弱学校的校本培训并未得到有效开展。校本培训管理员的素质也良莠不齐,从思想观念到理论素养再到实践操作能力,从工作态度到工作作风以及方式方法都差距明显。加强校本培训校际之间的交流,加强管理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是提升管理员素质的重要途径。我院多管齐下为管理员创造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举办管理员专题培训班,通过专家理论讲座、学员论坛交流、现场观摩诊断等专题培训的形式,组织管理员们定期交流;构建网络互动平台,借助现代化网络平台,加强管理员间的日常交流,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培训机构对校本培训的宏观指导和管理作用。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即开发管理、过程管理、后期管理,每个阶段、过程所涵盖的内容都非常系统、细致。一是开发管理。开发管理是继续教育培训的前提,主要包括继续教育培训的市场可行性分析、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主要对象、授课教师的选取以及确定招生宣传方案,培训方案、培训地点的选择与确定等相关的问题。二是过程管理。过程管理主要指教与学全过程的监督与检查,确保规范、有序、有效地完成继续教育培训,对学员来说,主要是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考核,以及课程毕业设计等情况进行跟踪、了解、管理,对任课教师来说,主要涉及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反馈、管理。三是后期管理。后期管理主要是做好培训的总结评估、资料存档工作,培训结束之后的总结必不可少,只有总结才能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发现培训过程中的一些优势做法,才能为今后的培训积累宝贵的经验。同时,做好收集工作主要包括培训学生名单、成绩档案、培训授课教案、考试试题等材料。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内容所涉及的三个过程,涵盖面广,牵涉到学校很多个部门,比如招生计划主要由培训处完成,教师的安排由教务处、甚至需要院系来配合,所以培训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否则很难做好。因为过程复杂,也就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继续教育培训的工作实际,就目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一是机构身份不明。高职院校关于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身份、职责没有统一的规定,有些高职院校培训机构从属某个院系,有些从属于机关,如果把它作为院系的一个机构,基本上很难发挥它的职能,会出现上下协调沟通不畅,学校资源很难整合,运行效率低,服务水平差的局面,有些高职院校只是把培训机构作为创收的主要来源,无视专业分散、学员学历参差不齐等问题,完全丧失培训机构本身应有的职能,严重挫伤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积极性。二是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模式落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没有真正重视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也就疏于对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或者制度不完善,没有信息反馈的畅通渠道,没有工作的有效监督等等,事实上,继续教育培训必须要有规范的管理和优秀的教学质量,才能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因为继续教育培训面临学历水平低、生源构成复杂等困难。三是师资力量薄弱。部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相当薄弱,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专职的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都是在学校正常教学任务的教师安排好了之后,才会安排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教师,没有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继续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另外因为部分高职院校对教育培训思想上不重视,这方面的教师招聘流程标准不透明、不公开,导致管理师资力量也非常薄弱。

  针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重视。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继续教育培训在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要明确机构所承担职责和历史使命,要给予相应管理机构职权,教育培训机构主要负责人更是要端正认识,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资源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和社会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二是完善制度,严格管理。逐步完善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根据学校实际,可以考虑实行教育培训分级管理架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作为职能部门进行监管,所有的教学组织与管理由下一级的院系继续教育机构完成,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作为职能部门对教学效果、学员的满意程度等进行跟踪、考核,确保教学质量。同时要经常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的研讨会,总结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三是加强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为了提高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应该定期组织继续教育的管理人员与教师进行培训,比如讲座、考察、研修等形式,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手段,提高师资水平、业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近年来,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围绕高校改革发展这一主题,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立足当前、事关长远的系统工程来抓,通过努力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培训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高校自身对管理干部教育培训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把管理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到事关高校发展成败的大局来认识,提高到加强干部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中,长期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重常规学习,轻系统培训;重经验积累,轻培训提高的现象。培训对象对培训的认识不到位,“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较普遍存在。有的干部即使被动地参加了某种培训,也仅仅把参加培训学习当作镀金,热衷于交朋结友。少数年轻干部认为自己学历层次高,知识面广,对培训持无所谓态度,自认为应付工作已无问题,即使参加了培训,也是被动应付。少数年龄偏大的干部认为自己有较丰富的经验,应付眼前工作绰绰有余,接受新理念、新知识的欲望不够强烈。

  目前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与方法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影响了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第一,高校培训基地在干部知识更新和综合业务能力培养方面的培训十分有限,内容设置单一,针对性、实用性、创新性不够,不能很好地满足新形势下高校管理干部接受新理念、新知识的需要;在培训内容上缺少超前性,导致培训对象没有学习的动力,吸引力不强。第二,理论讲述比较多,用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少,忽视了大多数学员理论与实践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以及不断提高领导管理能力的需求。第三,在培训方式上缺少多样性,不适应高校管理干部接受心理。现行单纯的封闭式培训不能满足干部对知识全方位、开放式需求。培训中对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不够,培训手段传统单一,影响接受知识的效果。第四,培训方法上缺少灵活性,忽视了培训对象的主体性特点,难以调动培训对象的学习积极性。

  面对新形势下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迫切需求,高校培训资源的相对紧缺突显出来,直接影响了教育培训工作广泛和深人的开展。与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的巨大需求相比,高校自身的教育培训资源相对紧缺,教育培训能力显得较为单一和不足。目前高校管理干部培训的主要基地是学校所设的党校,少部分管理干部的培训依托于上级党校或其他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由于编制和规模的限制,一所高校党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规模效应难以体现出来,存在着整体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的现象。由于资金不足,设备老化和设施不完备也直接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缺少刚性的、全面和系统的高校管理干部培训的规划。面对以效率为导向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凸现的“工学矛盾”缺少有效对策。二是学习激励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一些干部对培训学习的态度不积极,有的甚至认为是浪费时间,即使参加了也是在混时间,这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培训质量。三是学习结果反馈和运用机制还不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没形成完整的学习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结果认定使用机制,使教育培训缺乏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方方面面。笔者认为要从干部教育培训的理念、内容、方式方法、运行机制、基地建设等方面大胆创新,不断提高教育培训效益。

  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最为主要的是理念的创新。一是要树立人才就是资源的理念。要树立强化管理干部培训就是促进学校发展的观念,培训出人才,培训出效益,使管理干部培训工作成为促进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培训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人为主体,充分尊重人。把提高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实现干部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要树立全方位开发的理念。确立大开放、大教育、大培训观念,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始终围绕高校自身发展需求展开,建立全方位、立体式、宽领域、开放型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四是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认真分析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科学把握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其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系统性。

  随着高等教育办学的竞争性、开放性和多样性的凸显,现有的教育培训内容已经远不能满足新时期高校管理干部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在培训内容方面迫切需要创新和完善。创新教育培训内容,就要掌握培训需求,坚持政治思想理论、岗位专业知识与高校管理实践的有机统一,特别要选择那些与高校改革、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学深学透,促进高校管理干部的专业化和高层次发展电竞竞猜官网平台。应当逐步形成符合高校特点的干部培训的“核心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开发的针对性、适应性和超前性,加大培训内容的开发和更新的力度。为此,首先围绕提高高校管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武装干部,培养教育干部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其次,围绕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文化素养、思维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培训。应根据各级各类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要求,积极吸收经济、科技、法律等社会科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高校干部的新需要。第三,围绕提高高校管理干部工作能力,不断加强高等教育管理,特别是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广大高校管理干部管理业务的能力。

  质量是培训的核心,效果是培训的目的。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如何,对于实现培训目标、提高培训效果至关重要。因此要注重效能提高,实现培训方式方法的创新。一是要做到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相适应。要改变理论培训以灌输为主导的方式,改革教学方式。比如,针对现代化大学制度建设这一高校发展的主题,应当带着问题去调研,运用理论进行研讨,以加深对建立现代化大学制度理论的深人把握,增强收效。二是要做到培训方式和培训载体的创新。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是增强培训效果的关键。针对高校管理人员学历层次高,自学和研究能力强的特点,除了采取专题辅导、领导报告等常见的教学形式外,多采取自学原著、分组讨论、交流心得及各种参观学习和实地考察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培训。针对普遍存在的“工学矛盾”,采取自选培训内容的“菜单式”、专项短期“学分制”式的培训方式。三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创新。在培训中要变以往的灌输式为互动式、启发式等。采取培训前为培训对象确定调研课题,带着问题参加培训,带着成果结束培训,突出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实效性。

  激励约束机制是培训效果根本的保证,是调动高校管理干部参训积极性和进行约束的有效措施。首先要建立参训激励机制。应当将干部参训情况纳人干部年度和聘期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坚持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做到“三不’,原则:现职领导干部任职期内未达到规定参训要求的,一般不能连续聘任;未经系统培训,不能任用到上一级领导岗位;未达到国内参训要求的,不得选送到国外参加培训;向上推荐干部时,要上报本人参加培训情况。其次要建立利益机制,把学习培训与管理干部的评优选优、晋职晋级、收人分配结合起来,把管理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情况作为干部实绩考核、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促使干部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把学习当成一项涉及自身利益的工作,学实学好。

  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是学校领导管理的核心和灵魂,他的才华和智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效益息息相关。面对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所提出的要求,只有校长的素质和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校长在教育改革中的主导力量。

  中小学校长培训是遵循干部培训所特有的规律主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来开展,包括:

  1.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理论依据。①终身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的生存理念己逐渐被大众所接受。校长这一角色所担当的职能和具备的素质也在从单一走向多元,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理念逐步转变为社会人生命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时展对校长培训模式的创新提出了开放现代化、效益高质量的需求。②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思想最初是面对全球环境提出的,现在已经演变为公众普遍认可接受的发展观念,而且已经辐射到教育、经济等社会各个领域。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阐述,对校长的培训不能只着眼于解决补偿性的、短期性的、应急性的问题,更关键的是要促进校长素质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只对校长个体角色要求负责,更应该多关注校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2.法律对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保障。我国的校长培训是由国家统一领导,自上而下进行的,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政府行为,集中体现了国家对校长培训工作的领导,这其中行政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主要体现在:①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是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主要法律支撑。②国务院联合教育部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校长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③我国教育行政部门还加强对培训的指导引领。

  3.系统科学论。校长培训隶属于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子系统,包括:任职资格培训、岗位提高培训、校本管理培训等。在每一类培训中又有知识系统和能力系统两个要求。

  4.能力本位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其专业化发展。校长培训也属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中小学校长培训应定位于培养现代校长较高的能力素质上。

  在此观点下,中小学校长培训应确立校长的培训主体地位,是以校长专业化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以开发管理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发掘教育管理、教育经营、教育科研的能力,突出职业道德素养、管理素养、创新求真三大素养的能力培训。

  我国已经初步构建了以分级管理为特点的中小学校长四级培训网络和培训管理体系,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师资队伍,创新了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教材体系和形式多样的培训模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受训者方面:①理论传授为主的培训模式很难适应培训发展需要。传统以理论传授为主的系列讲座、专题报告等培训模式,其培训绩效往往不尽人意。这些理论普遍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可是用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效用却是微乎其微,这种以培训者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新形势下培训发展的需要②校长自身对参与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缺乏。良好的授课效果需要师生双方的互动沟通,因此受训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参训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只有学员能对授课讲师课堂上的观点大胆质疑,深刻反思,积极主动地提出学校管理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并能参与问题讨论与探究的过程,才能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带到具体的培训和教学活动中来解决。而大多数校长由于忙于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又加之行政事务的干扰,长期形成了被动接受的状态,在短时间内很难全身心主动参与到培训中。

  2.培训者方面:校长培训中授课教师“所提倡的理论和所运用的理论”的脱节是引起教师在培训中不能很好把握理论开展培训的一个因素。授课讲师的思维定式所限对很多理论仅仅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没有真正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当实施面临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时,面对有着丰富阅历和管理实践经验的校长,往往提不出切合校长日常工作实际的问题,或者流于形式而泛泛提出一些貌似简单的问题,从而导致培训的效果欠佳。

  3.培训管理方面:培训机构在培训的组织管理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第一,在对校长培训进行组织管理过程中,往往注重对培训者和培训内容的评价,忽视对受训者校长接受培训后的实际效果的评价;第二,过多地关注了培训的结果评价,而对培训实施中的过程性评价不足。

  1.整合校长培训课程,适应职业发展需要。校长培训中,在课程的设置上不但要考虑校长的现实培训需求,更要引导需求。培训方案制订时,在培训内容整体设计思路上,变迎合需求、促进发展为引导需求、引领发展;培训课程的设置宜少而精,合并关联学科,减少课程门类,避免交叉重复;在具体设置时,应不拘泥于追求完整的理论体系,适当增加专题培训课程,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电竞竞猜官网

  2.创新校长培训模式,改革校长培训方法。在校长培训中,培训者要充分利用校长智力资源与丰富的管理实践按需施教,因材施教,分层施教,通过建立学员论坛、研讨交流,实地调研,把培训过程变成问题探究的过程,广泛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效果。

  3.加强培训考核评价,促进校长专业成长。校长培训考核评价的导向应是对校长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校长的专业发展。因此对校长培训实效的评价应注重实践考核,以评估校长通过学结反思,理清办学思路,提炼管理经验,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1]杨姗姗.美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探析及启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5).

  [2]孙艳艳.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效性探析[N].东北师范大学,2007,(4).

  [作者简介]麻一青(1962- ),男,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培训中心项目负责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残疾人高等教育政策。(北京 100101)季红益(1976- ),男,江苏盐城人,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北京 10002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残疾人高等继续教育教育保障机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1YB070)

  我国通过单考、单招招收残疾人的高等院校近30所,教职员2000多人,在校残疾学生近5万人,我国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各院校办学方式、教学管理模式、课程设置、专业建设、教学计划、办学基础等方面都还存在较大差异。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教师队伍也已形成一定规模,但教师整体结构不合理,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比例偏低,青年教师比例偏高,大部分教师来源于非师范院校,入职前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心理学、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学习和训练,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和适应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提升院校整体办学水平,师资培养是重要任务之一。

  师资培训能够提升专业师资特殊教育理论和特教技能、规划人才培养标准,交流院校办学目标和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完善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的课程建设,有效地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院校管理水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残疾人教育工作“十二五”实施方案》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师资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的数量、规模应增加,院校建设计划、办学模式、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准入制度等都亟须确立。残疾人高等教育传统校(指开办残疾人高等教育10年以上的高校)要将师资培训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部级师资培训是指全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中残联、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残疾人高等教育传统院校(如长春大学、滨州医学院、天津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南京特殊教育学院)举办的面向全国院校的师资培训基地。这种培训的主要形式是安排教师出国访学交流、进入研修班学习、组织学术交流研讨会、交流论文成果等。部级师资培训的重点是对教师进行特殊教育理论、特教技能的培训以及教学设计、课程建设、特教新理论转化能力的培训。这些培训可以提高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学核心能力,为教育部与中残联共同建设残疾人高等教育示范校奠定基础。同时,教育部、中残联、特教学会以及教学指导委员会合作,通过传统示范校承办的部级培训,不断开展院校之间的交流学习活动,提高特殊教育理论水平,推广新的研究成果,促进全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管理、教学创新和办学规模的稳步发展。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的主要形式是校内培训,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是进行不脱岗继续教育,内容有特殊教育理论、特教研究、特教知识和技能、管理能力等,一般由院校的教学和管理专家实施培训。其特点是时间、地点、内容安排灵活,运行操作简便。第二种是开展专题讲座,院校聘请部委、残联、特殊教育、行业企业、学会等知名专家开展讲座和学术报告,进行特殊教育以及相关专业的新理论、新技能、新成果的学术交流。但这种形式专业性较强,教师受众较窄,而且受专家、场地、时间等因素限制。第三种是安排教师实地考察、进修学习、异地挂职锻炼、在职学历提高等。这种培训有国内和国外两部分,它计划性强、成本高,对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建设有较大影响。

  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办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专业建设,为残疾人就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尽管专业设置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但是课程建设、专业发展的指导思路和高校管理艺术的理念是基本一致的。残疾人高等教育的主要专业有艺术设计、针灸推拿、园林园艺、电脑动画、计算机应用等,培训专业涵盖面偏窄,专业培训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不强,处于自发状态,有关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的思路和高校管理的项目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很难通过培训得以提高。

  全国有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近30所,积极筹备,扩充规模的10余所,专任教师2000多人,在校生近5万人,同时很多残疾人在普通高校就读,涉及的教职员工更多。全国各层次师资培训量与残疾人高等教育飞跃发展差距较大,覆盖面严重不足,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残疾人教育工作“十二五”实施方案》提出要稳步实施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通过坚持开拓进取,稳步发展的传统示范院校,把新的融合教育、支持性学习等最新特教理念、科学管理方式和以就业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推广到不断扩大和发展的新建院校中。但由于缺乏科学、可操作的培训质量标准,培训中难免出现理解的偏差,比如职业教育理念、融合教育理念、支持性学习理念、个别化教育方案等怎样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体现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培训单位思想理念和实践经验不同,与我国主流思想和最新特殊教育理念存在差异,所以培训出现的偏差就会在教师的实际工作中体现,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及工作的延续,这种差异会逐渐扩大。

  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以院校内部培训为主,但这种培训方式的问题也最多。其一,培训形式化,难以产生教学和管理重大改革措施。其二,校内培训与学生就业单位、行业联系欠缺,没有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教学一线、服务学生就业的基本要求。其三,专业教师认为校本培训形式简单,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教师需求,很多年轻教师迫切需要通过培训提高特殊教育理论知识、科研能力,提高专业水平。

  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有30年,由教育部、中残联、特教学会协作,在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特别是在传统校中建立“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残疾人高等教育示范校”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已经成熟。在教育部和中残联主导,地方教委和残联支持,院校积极配合参与下,正逐步形成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组织体系。教育部和中残联要加快规划建设,指导建设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要立足于全国残疾人需求,及时解决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为学术研究热点设置培训项目,科学布局理论研究、成果推广电竞竞猜官网官方、教学技能提高等各层面的项目;地方教委应大力支持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不断增加经费、设备和人员的投入,加强政策支持;院校要按照发展目标,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在经费上支持、制度上完善,做到教师参加培训有章可循,教师教学水平和院校的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有赖于培训组织体系的合理规划。

  实施体系由纵向和横向两部分组成。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传统示范校、普通校内培训三个层次构成纵向实施体系;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教育发展不均衡,可建立东、西、南、北四大师资培训基地,构成横向实施体系。按照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培训基地负责全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在战略层面上培养院校领导管理能力,培训内容以院校发展、模式创新、院校建设、残疾学生培养评价标准等为主,近几年的重点任务是在全国培养一批残疾人高等教育青年骨干教师。

  残疾人高等教育传统示范校承办培训要坚持院校发展建设为主干,促进院校间沟通交流、展示教学和科研成果,把融合性、支持性等最新特教理论转化为办学理念,使其他院校共同分享传统示范校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经验,使听障、视障学生培养创新模式在全国得以普及;把传统示范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学生培养方案等有特色的成果作为培训内容;校内、校外有机相结合是传统示范校承办师资培训的模式。传统示范校可从多个角度展示学校总体建设规划和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的特色和成果;校外培训可选在残疾人高等教育需求集中或者发展滞后的地区,根据地区残疾人教育需求电竞竞猜官网官方、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等设置个别化培训项目。培训班在需求集中的地区开办,可快速提高欠发达地区教育水平,降低国家师资培训成本,减轻教师参加培训的负担。

  校内师资培训由院校自己组织在学校内实施,该层次的培训最基础,数量最多。特殊教育知识、特教理论融入教学实践、知识更新、特教技能创新、行政与教学能力提高等是培训的主要内容;国内特殊教育专家、示范校专业带头人、精品课程的负责人等是校内培训的骨干。另外,院校是培养残疾学生成为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场所,因此企业参与校内培训的程度越高,培训效果越好。

  师资培训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知识体系。第一部分涵盖高等特殊教育基本理论(个别化教育、国际融合教育、最新支持性学习系统),国家对残疾人高等教育基本政策,特殊教育研究的科学方法等;第二部分包括不同级别院校的教育管理(独立设置法人学院、学校二级学院等),针对视障群体、听障群体所设专业、课程等;第三部分包括特殊教育教学法及其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专业知识更新、特教技能培训等。高等教育学会特教分会要组织各专业专家研究总结、定期交流、完善师资培训知识体系,而且要在传统示范校推广、检验。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示范校的办学优势、办学特色,以重点专业建设为中心,结合院校管理、教师实践能力、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等内容设置培训项目。使残疾人高等教育传统示范校的校、工、学结合模式,校企、校联(各级残联)合作办学模式和残疾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

  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养主要是岗前短期培训,但是要想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和特殊教育理念的更新,就需要构建“职前―入职―在职轮训”的终身培训体系,突破短期培训格局。相关的制度体系要保证教职员每年不低于25学时的继续教育,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专业实践,攻读学位,参加长短期培训,访学讲学,促进专业水平提高和特殊教育最新理念有效融入专业教学和课程建设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和其他国家的经验,我国应尽快确立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认证制度,在教育发达省市首先实施教师资格双证书制度,即首先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再获得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同时教师资格证培训纳入到国家层面的培训体系中,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指定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或传统示范校承担资格证考前培训工作。

  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专门招收残疾人的高等院校中有专兼职教师近万人,由于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尚未建立质量评价标准,如果集中进行师资培训,必然造成培训的周期长、成本大,培训范围不能覆盖全国。建立由教育部主导,特教学会指导,选择有代表性的传统示范校建立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资源中心势在必行。建立多媒体课件库、专业教学培训库、特教研究成果库、教学技术创新实践库等,形成资源中心共享平台,做到全国范围的资源共享。以师资培训资源中心为基础,利用远程网络教育技术,有效扩充校内培训的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快速推广传统示范校的先进办学模式、管理理念,降低师资培训费用、促进师资培训资源辐射到全国。

  [1]边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11).

  [4]马宁.美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支持体系的特点及其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12(6).

  [5]麻一青.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J].中国特殊教育,2012(7).

  [6]宋红亮.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体制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