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live建议我写一篇文章,推广和介绍一下我的live,于是有了这篇文章,我将整理下自己关于教学的一些简单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所理解的教育,培训,教学,以及互联网教育。
4、教学涉及的主要因子有,学习者,教学者,教学关系,教学目标,教育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
7、技术发展给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但是仍然没有也无需超越原有的教学框架。
关于教育的概念常常被认为充满争议,也很难找到关于教育普遍一致的定义。教育的最佳成果基于我们对教育概念能否有清晰合理的认定,不同的人对教育的见解各有不同,一直觉得教育Education是很宏大的,涉及的内容太多,超出个人能力范围,找些前人的论述罗列如下:
4. “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未成年人在成年后能照顾自己并能在社会上发生作用。更确切的说,就是适当为另个人满意、社会上有责任和经济上有收入的生活提供知识,判断力和技能。”
5.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6. 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电竞竞猜官网平台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7.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
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
目前国内培训以技能传递为主,时间在侧重上岗前。为了达到统一的科学技术规范、标准化作业,通过目标规划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技能熟练演练、作业达成评测、结果交流公告等现代信息化的流程,让员工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技术手段,达到预期的水平提高目标。
知识和技能传递本身是有一定功利性的,培训者和被培训者都有非常强的目的性,就是,经过这一培训过程,被培训者需要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这一知识和技能往往是当下可见而且可感知的,例如K12课外培训,学习者的目的是要提升成绩和分数;语言培训,学习者需要掌握语言技能;各种考试证书类培训,学习者需要通过考试获取证书等等。
广义上来讲,培训又称培训教育,它也是属于教育的一种,因为培训教育与普通教育一样都是为了提高个人某种或某些能力而进行的一个学习过程,主要方式也基本一致,即通过他人传授。
培训的对象主要为在职或准备就业的劳动者;教育(学校教育)对象主要为适龄儿童、少年、青年。
普通教育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基础知识与文化水平,学到的东西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已参加工作的,特别是发展遇到瓶颈的人来说,培训也许就能改变命运。参加一些对自己工作有关的培训,或许就能帮组跳出以前的固有思维,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发现问题,从而使自己的能力再次提升。
3、方法与方式不同。培训注重知识与实际的结合,针对个人或集体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强,方式灵活;教育(学校教育)方式较为固定,主要为全日制,对一个较大的群体采取相同或相似的手段进行活动。
4、内容不同。培训内容强调专业性,且注重其实践性与应用性;教育内容突出其基础性与系统性。
“受过教育的标准就是能了解并重视各种不同形式的知识、理解力和技能的非工具论或目的论特征”“在教育活动中,固然有些活动护着科目仅具有工具性价值,有事学生学习某知识的目的也不是因为那些知识的内在价值,但教育之所以为教育,则在于教育关心的不只是教育内容的实用价值。”
如果这一过程主要目的是为了传递知识和技能(主要关注实用价值),可以认为这一活动就是在进行培训。
如果这一过程主要目的不只是为了传递知识和技能,还要传递精神态度等等其他涉及接受者个人人格成长等等比较“虚”的东西,可以认为这一活动就是在进行教育。
学校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最大的不同个人也认为是在此处。学校的“应试教育”被批评,很大部分原因是以为它更接近于应试培训,忽视了知识和技能之外的内容的传递,过于重视内容的工具性、目的性和实用性,“素质”这一内容因为难以量化变得缺失;但是强调“素质教育”,却往往让学习者在应对考试上面的技能难以得到提升,捉襟见肘。
“虽然有些技能和有组织活动(如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是所有人必须具备的——因为没有它们,任何一个现代人都无法胜任社会上的工作,而另有些人需要具体专业技能(汽车修理和秘书工作)的学习——但是,所有孩子,不论他们的职业命如何,都有学习始终思考和表明的最佳事物的精华的权利。从这个观点看,我们可以说,人必须明白建立专科院校体制的需要,公道的讲,虽然不是所有年轻人都能具有高等数学或者量子力学所要求的能力,但是,所有人都应该——在文明化的人类情感教养的利益中——得到文学、历史学,文明和道德评价意义重大的学习权。”
与之对应的,培训行业的机构培训者们的目的则更加简单了,应试,提高成绩等等技能的训练可“明目张胆”的来,因为被培训者的目的非常的直接,我要求“通过考试”“取得证书”。
教育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被教育者要成为什么样的人?the student will become a…
下面所谈的,是不论教育还是培训都要涉及的东西——教学(teaching/instruction)。虽然教育并不必然等同于教学,学习也不一定需要教学。
外围:与教学者相关的人(教学管理者),与学习者相关的人(例如,K12领域的家长)
——你为什么选择成为教师?你为什么要选择“传道受业”而不是去“救死扶伤”
2、谁在学?学习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会决定他的学习动机——为什么学?(当然,还有很多学生的情况是为什么不学)
——你为什么要成为一名学习者?你为什么要选择“悬梁刺股”而不是“花天酒地”
3、教学者是什么样的人,比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要更加重要。学习者和教学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是由双方是什么样的人决定的。我一直认为,教学者完整而成熟的人格是所有教学的起点。一个好的教育者,首先应该是一个人格完善而成熟的人(或者向这个方向努力)。(这里的教学关系不是简单的教学互动,师生间的互动仅仅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部分)
4、学习者和教学者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除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外,他们各自所处的关系也会给教学和学习造成很多影响。例如,学习者之间的关系,K12学生的家长,大学生的恋人,成年人的配偶,学科教师的学科组长等等。
这里有个小问题:是先有学习者?还是现有教学者?学习者可否脱离教学者存在?
教学目标和教学动机不一样:教学目标是教学者在传递教学内容时所希望达成的目标。学习目标是学习者在学习学习内容时所希望达成的目标。
各个因素并不是割裂存在的,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很紧密,“教学过程本身可以视为一个系统,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和促进学习,这一提醒的成分包括学习者,教师,教学材料以及学习环境,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这些成分之间产生互动”,深以为然。
那么是否一定要有教学目标呢?——似乎有些多此一问,没有目标的教学或者说目标不清晰的教学,和闲聊应该差不多,没有目标的学习或者目标不清晰的学习,看闲书应该算一个。但是如果没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学是否就是没有价值的?不一定。例子见《如何选择成长股》关于闲聊重要性的探讨。但是,默认传统经典的教学,还是要有目标的才好。
好的的学习者本身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教学者。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不同(触觉,视觉,听觉),相应适合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教学是一种技能,但是又不仅仅是一种技能。关于教学法的专著汗牛充栋,不赘述。
“教育和核心问题:人类文化的众多学习内容中,对年轻人个人发展来说,要用为数众多的学习方式,来决定哪些是至关重要的。”
内容和方法(material vs method)这两者其实也难以分开,内容的排序,本身对教学就会有很大的影响,对内容的排序算不算教学方法,应该是算的。内容武断的分类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教育学关于这方面的专著也非常多。
内容的呈现方式有:视觉类(文字,图像)听觉类(音频),视听类(有声视频),此外活动和实验和实践也是内容的一种,未来一定会出现的视听触类(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对虚拟现实有很多期待,可以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立体,很多触觉型的孩子可能会因此受益更多。
说到教学内容,就不得不谈到“课程”,教育专业要学《教学论》、《课程论》,而后还有《课程与教学论》,曾经简单的认为《教学论》谈的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课程论》谈的是教学内容的问题,但是明显没有这么简单,这里暂不展开。不成熟的总结为:课程(course)就是路径,它的首要任务就是规划教学路径(对教学者)或者学习路径(对学习者)。课程一定会涉及教学的各个要素(但不一定是全部),教学最终以课程的方式呈现出来,两者很难割裂。所以,不能把教学内容(材料)简单的称作课程。事实上,很多所谓的在线教育网站,因为缺乏完整的路径规划和学习方法,其实不过是教学(学习)资料网站(当然很多网站,例如网易云课堂,真的努力了,只是效果还有待观察)。
狭义的课堂就是教室了,但是因为互联网,这个问题变得有点复杂了,出现了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分割。这个和前面的教学方法有一定关系。线上教学,线下教学都是教学或者学习环境的改变和调整。如果远离课堂,似乎就无法畅谈教育;如果置身课堂,好像又无法直面教育。现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好,老师和学生到底是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还是前中后都不是很确定了。
互联网教学,在线教学,混合式学习等等各种花里胡哨的教学,是否有效,哪一个都躲不开评价这一关。
1、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什么样的技能,什么样的态度。(what to teach,知识,技能,态度)
2、如何有电竞竞猜官网平台效率,有效果的给学生教授知识,教授技能,教授态度。(how to teach形式,逻辑,过程)
3、为什么要给学生传递这些知识,技能和态度。(why to teach)
4、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给学生教授这些知识、技能和态度。(why teach in that way)
1、涉及教学内容,2、4、涉及教学方法, 3、涉及教学动机和教学目的,4、涉及学习者人格5、涉及教学者人格
1、要学习什么样的知识,什么样的技能,什么样的态度。(what to learn)
2、如何有效果,有效率的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态度。(how to learn)
教学相长,多数情况下教师和学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如何进行有效果有效率的教学和学习需要师生双方的互动和努力,在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具备的前提下,还有教学关系这一重要影响因子。师生关系本身涉及的都是关于教师和学生的人格,价值观等更为深刻的因素。此外教学环境的影响
互联网教育(在线教育、online-education、e-learning,暂时定义不好这些名词,不严谨的串用吧。)真实的教学者存在与否,我觉得是两个领域的事情。技术的发展,让教学者这个角色也变得更加立体了,他可以是一个教学实施者,也是可以是教学设计者(从教学者角度出发)或者学习设计者(从学习者角度出发)。
没有教学者的情况下,学习者通过什么可以实现学习目标——?学习材料+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评价。所有的线上,线下的资料,不管何种媒介,视频,音频,文字……都不过是学习者的学习材料,学习材料的质量自然是有差别,学习效果如何呢?还涉及学习方法,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等。当然,还要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者之间的关系。
这种情况下,即使有教师真实了录像,我也认为是没有教学关系存在的,就像播的球赛和录播的球赛不同之处。学习效果达成可以通过学习材料,方法,环境和评价系统综合运作来提升。但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激发,是个难题。
在这里,教学设计者/学习设计者所做的就是提供学习方法(规划学习者的学习路径),提供恰当的学习材料等等,但他们在学习者电竞竞猜官网平台的实际学习过程中可以视作不存在。
“点亮你的学生”——此处的点亮,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不一定是兴趣)。在真实的关系之中是更容易点亮一个学生(当然,也很容易掐灭一个学生,所以我通常给老师的建议是,尽量别做灵魂工程师,首先不要造成伤害。)
真实的关系如何才能建立呢?——此次此刻此地此人。如果不能同一个空间,起码也要处于同一个时间。
于是直播横空出世。直播教学和录播教学是两回事,直播教学讲的内容转成录播之后再学习,学习效果一定是不同的,哪个更好不敢妄下定论,只是想强调,直播时的师生互动固然有即时解决学生问题的好处,但是同样也有培养和增强学习者和教学者关系的用处。直播课程转化成录播课程往往会发现很多看似冗余的内容,这些冗余作为资料其实价值有限,但是对于直播而言可能正是证明其真实。但是,直播也只是接近真实,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只是语言的,肢体的,其实还有气味的以及潜意识的交流,直播制造了天涯共此时的效果,未来可能会有VR来让这种真实的体验更好,然而,即使VR,也是虚拟,不是真实,比不上面对面的真实。
于是我们有了所谓的线O,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之类。先学后教,先教后学,边教边学,先线上学习再线下学习或者反过来先线下学习再线上复习……这些教学方法或者学习方法的创新随着技术的发展会更加成熟。
但是,我认为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归结到教学关系上,学习者和教学者是否建立了真实的关系。
这里要提下《在云上建一所学校》,最喜欢的TED演讲之一。演讲者关于教育的观点是“教育是一个系统,学习在其中发生”。他对未来教师的角色设计,变成了“向学习致敬”,即使学生已经实现了自组织的学习,教师在此处仍然有其价值。
完美的教学只是理想状态,肯定是不存在的,但是可以努力趋近,按照这些相关因素来评价,互联网教育的先驱们可能在哪里会出现问题,或者已经出现了什么问题?技术的发展给教学带来了很多有趣的变化,但是我认为教学的方法和基础的框架都是没有改变的。按照上面的要素,再来看现在的互联网教育,很多问题可能就会比较清楚了。
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碎片的内容系统化——这些喊破嗓子的教学方法或者理念,在线教育的先驱或者先烈们应该是都知道的。
然而,上面的内容都做到了,就一定学的下去么?完课率是在线教育永远的痛,之前看到某在线%以上的完课率已经算是业界翘楚。结合之前的教学的几个因素应该是很容易理解的,学习者和教学者的教学关系因为互联网造成了时间,空间的割裂,学习环境以及教学环境的割裂,注定是不够紧密和脆弱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建立教学关系。且完成了课程,也不带表学习效果真正达成。
再说内容,如果没有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这些有趣的,碎片化的内容就像零食,的确可以吃饱,但是很容易营养不良或者不均衡,没办法将其当成正餐,当然了,这些产品的设计者可能本来也没打算做正餐。
很多内容付费,个人认为和订购杂志或者购买书籍音像制品类似。当然,一定有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从一堆碎片化的内容中整理出系统的学习路径,但是我觉得这种人要么本身学力超强,要么他就是个搞在线教育的的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