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教学丨聚焦主业 聚力创新 推动教学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9-22 03:46:39

  教学是党校(行政学院)的中心工作,是推进质量立校的重点。今年以来,教务处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办好主体班次为主线,拓宽办学渠道,探索教学创新,多措并举推动党校教学工作提质增效。

教务教学丨聚焦主业 聚力创新 推动教学高质量发展(图1)

  一是高要求办好所有班次。认真落实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全年举办各类班次46期,主体班次4期,轮训班4期,培训学员3870人次;全力做好村、社区干部学历教育,承办2019级、2020级、2021级“两委”业余大专班10个班次476名学员,圆满完成各类培训计划,较好发挥了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二是高质量优化教学布局。坚持“一个中心,四个方面”教学布局,推行“单元+模块”的形式,设置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理论和党性教育、政治能力和专业能力、区情市情等单元,适时增加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等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中党的理论和党性教育占比为76.8%,教学布局更加合理,主课主业更加突出。三是高标准完善课程体系。根据习最新讲话精神,充实完善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6讲;围绕“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开发形成“七一”重要讲线讲;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精心打造党的理论和党性教育专题课程26讲、红色现场教学点2个,着手推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慕课14期;紧扣市委中心工作,聚焦银川市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推出《加快打造引领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府引擎》《加快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微课堂10期,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培训内容不断丰富。

教务教学丨聚焦主业 聚力创新 推动教学高质量发展(图2)

  一是注重理论研讨。大力实施团队学习、学员论坛、“三带来”答疑等研讨式教学,形成由常务副校长(副校长)联系,教研室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开展“教学导入+学员研讨+交流分享+总结提升”为环节的研讨教学,全年研讨类教学28节,激发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注重沉浸式体验。组织开展艺术党课、微党课、红歌会等沉浸式体验教学,全年主体班次中互动式特色教学专题占比32.5%,培训形式不断多样,培训内容入耳入脑更入心。三是注重实践锻炼。充分利用白芨滩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贺兰县立岗镇通义村等“三同”实践教育基地,组织主体班学员分批次开展“三同”实践锻炼3次,党校课堂更具烟火气、泥土味。四是注重线上线下。聚焦社会热点难点,精心打造“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等系列全媒体互动公开课2期;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有效整合形成银川市委党校云课堂,设置各类优质课程25讲,打通干部教育培训的“最后一公里”。

教务教学丨聚焦主业 聚力创新 推动教学高质量发展(图3)

  一是开展集体备课。完善教务教学管理制度3项,推动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以“三审”集体备课制度为抓手,全年下发各类教学专题指南5次,上报新专题70个,组织召开春秋学期主体班次、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专题备课会9次,审核通过教学专题45个,切实把好课程准入关。二是开展教学督导。按照“不定期、不通知、不分专题”的原则,校(院)领导和教务处随时“推门听课”,掌握教师教学情况,听取学员意见建议,不断提高课程质量。三是开展教学测评。完善教学培训管理评价系统,完成各类培训班次课程和服务测评94期,录入课程430讲,形成测评报告40余份,学员满意度达98%,撰写调研报告1份,以数据驱动教学改进,评价力促教学相长。

教务教学丨聚焦主业 聚力创新 推动教学高质量发展(图4)

  一是抓好师资库建设。围绕破解自有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充实优化党校系统专兼职师资库,确保师资库保有“一池活水”,目前师资库共计170人,较去年增长23%;实行教师百分制测评,学员满意度达98%,对授课效果不佳的教师予以退出,形成“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充分释放师资库整体效能,大力推行领导干部上讲台,今年以来主体班领导干部授课占比达25.7%,深化了党的基本理论与银川发展实践的深度对接,提升了干部教育培训的层次和水平。二是抓好师资培训。搭建教师学习交流平台,邀请中央党校秦刚、全国党校精品课获得者刘桂英、张春美等专家教授作示范教学,着力提高教师“用学术讲政治”的水平。实施年轻教师培养计划,通过结对帮带、专题试讲、微课比赛,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依托主体班、两委班赴红旗渠干部学电竞竞猜官网官方院、成都村政学院延伸培训,组织教师跟班培训学习5人次;利用中青班赴白芨滩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三同”锻炼,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调研2人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党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网络师资培训班3期,参加自治区党校“四史”教育师资培训班6人次,通过多元化培训模式,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